查看原文
其他

生活无处不中医 | “百家讲坛”带你了解《黄帝内经》


近日,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“百家讲坛”栏目播出了我校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,内经学博士生导师翟双庆教授主讲的《解读<黄帝内经>——七情篇》系列节目。自2016年开始,《翟双庆解读<黄帝内经>》系列节目已陆续推出了“五脏篇”“六气篇”等四部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z0875230hk7

《黄帝内经》第四部 第一集 人之常情


《黄帝内经》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,分为《素问》与《灵枢》两部分,各 9卷81篇,共162篇。书中主要以人的健康和疾病为中心,结合古代的哲学、术数、天文、农学、历法、地理、气象、物候、社会学等多门学科,讲述天、地、人之间的关系,从整体、功能、运动的角度对生命规律进行探讨与分析,建立了完整深奥的中医理论体系。



在系列节目中,翟双庆教授详细阐述了《黄帝内经》对人体、生命活动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,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,呈现了《黄帝内经》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。下面,让我们一起回顾下其中的精彩内容:


五脏篇



在第一部“五脏篇”中,翟双庆教授以《黄帝内经》对人体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脏的认识为切入点,通过结合日常生活、临床实践等形式,从五脏结构、功能特点、与六腑及形体官窍的相互配属、以及五脏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。比如《黄帝内经》将人体五脏与古代朝廷官职相对应,认为心为君主、肝为将军、肺为宰相、脾为仓廪之官、肾为作强之官,五脏各有其功能特性,各司其职,相互配合,共同参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。此外,在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中,肝与胆、心与小肠、脾与胃、肺与大肠、肾与膀胱相互配属,与天地自然相应,形成了五大功能系统,并与我们的精神意识、思维、情志、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。此外,翟双庆教授还在讲述《内经》理论的同时,结合常用食疗方、药方,教给大家如何正确进行日常养护,并从文化的角度宣传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自然、认识万物的方式方法。 


六气篇——风、寒、暑



第二部“六气篇”立足于自然界与人体的关系,通过对《黄帝内经》中关于风、寒、暑邪原文的分析与解读,告诉大家自然界的风雨寒暑如何侵犯人体、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,讲述自然界影响人体的邪气中风、寒、暑的特性、致病特点,比如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“善者行而数变”(《素问·风论》),致病易袭阳位,为百病之长。此外,还从医理、哲理的角度,辨证看待环境、社会与人,强调了《黄帝内经》中天人一体、天人相应的观点,并通过病案举例告诉大家,应该如何应对气候环境的变化,如何对风、寒、暑邪进行预防和自我调护。


六气篇——湿、燥、火



第三部则着眼于六气之“湿、燥、火”,通过故事讲述、病案分析、网友提问等形式进一步解读《黄帝内经》中对六气特点、影响人体机制的认识,并从六淫邪气的角度揭示人体疾病症状体征、节气风俗习惯等的奥秘,更加深入地阐述自然和生命的规律,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,以及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方式方法,带领大家从中医角度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。


七情篇



而在刚刚播出结束的《翟双庆解读<黄帝内经>》系列节目第四部“七情篇”中,则着眼于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等七种情绪,通过讲述诗词、人物故事、典型案例等形式,阐释了《黄帝内经》对七情特点的认识。通过具体讲述情绪表现、对人体影响等知识,呈现了中医学传统经典《黄帝内经》对人体生命活动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。



翟双庆教授在节目中讲到,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中说:“有喜有怒,有忧有丧,有泽有燥,此象之常也。” 认为喜怒哀乐皆是人之常情,适当的情绪变化还可有利于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,如“喜则气和志达,荣卫通利”,但同时,如果情志过激也会伤害人体,像“暴怒伤阴,暴喜伤阳”“大怒则形气绝,而血菀于上,使人薄厥”“悲则气消”“思则气结”等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情绪的产生不仅仅由外界事物刺激诱发,也以人体内在五脏气血为基础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人有五脏,化五气,以生喜怒悲忧恐。”具体如喜应心、怒应肝、恐应肾等,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引起气机运行失常,进而伤及脏腑,引发疾病。



翟双庆教授还讲到,对于不同种类的情绪病往往有其易发人群。在《内经》的体质分类中,火形人易怒,怯懦之人易惊。此外,情绪病还与人的年龄、脏腑气血盛衰也密切相关,如《灵枢·天年》中提到:“六十岁,心气始衰,善忧悲”,认为人到六十岁,心气衰退,容易出现悲伤忧郁的情绪。因此,在情志病的治疗上,也多从脏腑气血着手,如过思从脾治,过悲从心肺治等。



此外,情绪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,甚至可以起到治疗效果,也就是所谓的“情志相胜”。《内经》将情志与五行相对应,按照五行生克规律,用以情胜情的方法治疗疾病,如喜胜悲,思胜恐等。而在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则提到:“恬惔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若要减轻情绪对人体的影响,最根本的仍要修心养性,恬淡内守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j0875zhr0sr

《黄帝内经》第四部 第十八集  

“万一”时刻莫惊慌


在通过视频进行《黄帝内经》智慧解读的同时,由翟双庆教授所著的前三部同名书籍也已通过科学出版社发行,第四部《解读<黄帝内经>——七情篇》不日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
推荐阅读

穴义微探——气冲

5-29 特稿

那些你忘记的,输入法还记得

5-28 特稿

良师|王彤:诲人不倦,一腔赤诚寄此生

5-27 特稿



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

排版 | 赵依佳

黄帝内经的奥妙,你学到了吗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观看全集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